這兩天網(wǎng)上對貨拉拉天價運費的事爭論不休,2公里的路程5400元確實有點太過分了。不知道大家用沒有用過貨拉拉,我用過一次,唯一一次,從那之后再也不想用了。收費確實不低,但是最重要的是忽略了用戶體驗。
我那次是因為朋友所在的單位搬家,里面一些桌椅板凳東西不要了,朋友好意讓拉到我辦公室,畢竟有的桌椅都還是挺新的,創(chuàng)業(yè)嘛,節(jié)約就節(jié)約。我離的挺遠,問了另一個朋友公司的貨箱有空的話就裝一下拉到我公司,貨箱沒空,朋友推薦了貨拉拉。作為IT多年的從業(yè)者,對這種O2O的平臺自來熟,下單之后不久與司機師傅聯(lián)系上了,到了朋友的單位之后。第一次要錢報價,第二次要錢找人手幫忙抬貨物,第三次要錢搬上樓。貨拉拉的服務不包括搬只是運。 錢多少先放一邊,只運不搬這個我相信大多數(shù)人不能接受,畢竟,沒有人提前找好工人搬東西。從此,卸載貨拉拉,再也不用了。
O2O的平臺有很多,商業(yè)模式都一樣,我們平時用的美團、餓了么就是一個外賣的O2O平臺,滴滴就是一個出行的O2O平臺。近幾年這種模式的平臺把人們生活空間的所有縫隙似乎都填滿了,運營放標榜著改變生活、改變世界的口號來吸引資本,商戶希望得到免費的流量,能有更多的競爭者以便多薅羊毛。前段時間的美團傭金過高的爭論只是無數(shù)問題中的一個。前端時間,小溪暢流也發(fā)表了文章:《[小溪暢流觀點]美團的傭金還有什么好爭議的嗎?》。
O2O平臺亂象不止。洗衣、外賣、出租車、家政……只要是涉及到衣食住行的項目,似乎都有資本站在門口揮舞著支票簿等待著進入。但在這華麗的外衣下,卻有一些虱子在慢慢繁衍。